疫情的原因,远程办公在2020年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现在这种借助互联网技术,不受地点、设备限制的办公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认可,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常态化的办公工具。
当前的技术和应用,可以快速实现全企业的远程办公,然而企业在切换远程办公时,其安全管理却并不乐观。
根据DTEX Systems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只有30%的企业为远程办公安全做好准备,近75%的组织担心远程办公带来的安全风险。
智能手机、随身wifi、4G上网卡、蓝牙、刻录机、U盘、移动硬盘等各种外接设备的丰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当这些外接设备接入到企业终端时,不仅增加了管理的不便,也会加大企业信息泄露的风险。
今年勒索软件的攻击频率和强度比以往更强,波音、佳能、Garmin(佳明)、SKhynix等众多大型企业都纷纷遭殃,近日富士康墨西哥的一家工厂也遭到了勒索软件攻击,大约100GB未加密的数据被窃取。
攻击者还加密了与运营有关的资料,并要求富士康支付1804.0955枚比特币,价值约2.3亿元,以换取加密密钥和不公布被盗数据的承诺,因为未支付赎金,被窃取的部分业务文件、报告等内部资料已经被公布在网络上。
从富士康遭勒索的事件中可以清晰看到,勒索者目前不仅仅只是非法加密企业的文档,让企业无法正常工作后索要赎金,“窃取企业大量未加密的文档并威胁公开”也已经成为其勒索巨额赎金的常见方式。
现在很多企业都会与多个供应商合作制造商品,部分企业也会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然而当越来越多信息泄露事件因第三方供应商而引发,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安全威胁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
Opus和 Ponemon Institute 于 2018 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近 60% 的公司经历了与第三方供应商有关的数据泄露事件,这两年相关事件也并没有减少。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因为业务需要,往往需要接触对方的一些机密资料文档,不少企业因为没有对这些对外交流的资料文档进行很好的保护,而不断出现机密被外泄。
勒索软件对企业的攻击变得越来越密集,危害也更加严重。近日北美最大的网络保险服务提供商之一Coalition发布报告表示,勒索软件事件已占2020年上半年网络保险索赔金额的41%。
该公司表示,仅在2020年上半年,就发现保单持有人中勒索软件攻击的频率增加了260%,索要的赎金金额则增长了47%。
勒索软件成当今最普遍和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之一!
Coalition的报告证实了此前众多网络安全公司的报告结论,勒索软件已成当今最普遍和最具破坏性的威胁之一。
企业内终端数量越来越多,每台终端上数以千计的文档,想要快速从海量文档中辨别出哪些文档含有机密内容并不容易,这些机密内容也常因为疏忽保护而被外泄。我们想要对这些机密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就需要有更智能的管控技术对其进行追踪保护。
智能保护机密,更安全!
智能化的安全管控,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识别终端中含有机密内容的文档,并对其部署特定的管控措施。IP-guard敏感内容识别产品就是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帮助检测企业内所有终端中含有机密内容的文档,结合加密以及终端管理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
邮件是企业内外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例如通过邮件与同事沟通工作问题,通过邮件与客户交流等,然而随着企业使用邮件的人员增多以及邮件管理的不规范,邮件使用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的隐患。
被疏忽的邮件安全
调查显示,大约有74% 的电邮安全事件是由于内部人员将机密信息在没有加密,并且失误操作的情况下发送到了公司的外部,此外很多企
业在邮件方面没有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有心人可以通过邮件轻易窃取机密。
信息技术的进步总能给传统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巨变,智能设备的出现更验证了这一结论。过去,传统工业品单纯是由机械和电子部件组成,随着硬件、传感器、数据储存装置、微处理器和软件的不断出现,传统工业品通过嵌入这些智能设备,进化成新型“智能互联产品”,不仅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利润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些智能产品被广泛使用后,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流通,可以将人与物、物与物有效接起来。这样,企业可轻而易举便可收集到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为企业改善产品性能提供明确方向,还能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甚至,基于这些数据,企业还能建立数据平台,开展跨界业务。
据统计,世界上每分钟就有2个企业因为数据安全问题倒闭,而在所有的数据安全事故中,只有20%-30%是因为黑客入侵或其他外部原因造成的,70%-80%是由于内部员工的疏忽或有意泄密造成的;同时78%的企业数据泄露来自内部员工的不规范操作。
由此可见,员工安全意识的薄弱正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忽视数据安全意识教育,可能使企业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我的内网环境存在哪些风险?
明确需求,才能量体裁衣。在制定防泄露计划前,必须对自身内网环境的状况了如指掌。通过上述介绍的评估方法,我们可先自行检测自身内网的防泄密体系是否存在漏洞,然后,再根据公司核心数据储存和流转的地方来确定哪里是保护的重心,哪些环节保护仍然薄弱,从而决定哪里需要调兵遣将,哪里需要贴砖加瓦。只有了解得更清楚、更细致,风险、漏洞才会更少,防护才会更全面。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尽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曾多次创造了“小米加步枪”也能打败敌人的神话,但不能否认一件好的武器,对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作用。
时至今日,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资产,对企业而言,其体现的价值毋庸置疑,越来越多企业已意识到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在小编走访过众多企业后发现,尽管很多企业已部署相关的数据安全产品,但现实的管理却并非理想,甚至一团糟。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某知名企业是如何进行数据安全管理的,希望能激发你的灵感,从中获得新知。
让“信息安全、人人有责”深入大家心
保护数据安全不是单一的设备维修和网络运维,更不是IT一个部门的事。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只有“数据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大家心,员工才会更自觉维护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管理才会事半功倍。
智力资产是一个企业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一个企业独一无二的创造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包括企业的商标、版权、专利以及核心的生产技术等,核心智力资产支撑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实证明,智力资产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对此掉以轻心。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企业智力资产?个人认为,有两大方面必须牢记于心。
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良好的安全意识培训计划不仅能够保护企业智力资产不泄露,还能够指导员工避免做出使企业信息外泄的不安全行为。
一、认准企业的智力资产;
我们所说的信息安全,当然是指企业认为有价值的信息的安全,其中很大部分的信息其实都是现如今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说的智力资产。对于做手机晶片设计的联发科技来说,产品的设计图纸无疑就是宝贵的智力资产。而像世界金融大鳄摩根大通来说,就是需要加以保护的智力资产。
企业进行信息安全改革的时候,认准企业的智力资产,就是有的放矢地明白自己需要改革的重点在哪里。对于联发科技,相信它未来是更加注重产品设计图的保护,所有能够使之泄密的方式都会被加以严格控制。而对于摩根大通,如何保护客户信息防止黑客和其他因素的泄密,也将成为他们工作的重点。
因为出现多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备受关注的青岛胶州中心医院,最近又因为一份疫情名单外泄而再起波澜。这份名单中包含了胶州市6685人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个人详细居住地址及就诊类型等信息,被广泛流传于胶州人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中。
该份名单的流传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很多人的隐私因此而被外泄,名单中人员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有人还因此被谣传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已经被行政拘留。
医疗数据如何被外泄?
上述名单的泄露已被警方查明是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微信群转发出来的。
有人觉得,个人很渺小,小得就像沧海一粟,敌不过天灾,躲不过人祸,会被时间的洪流淹没,会被自然的力量所吞噬。每一次自然灾难来袭,地震、海啸、飓风……人就像蚂蚁那般细小而无力挣扎!
有人相信,个人的力量很强大,强大到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不可抵挡的力量。所以,有些人会穷尽一生的努力,去改变一个国家,一段历史。
科技进步的同时,风险也随即而来,企业数据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据安全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系统漏洞、网络窃密、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虚假有害信息和网络违法犯罪等不断地充斥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对于一个信息化企业来说,如果自己没有过硬的技术或者可靠的工具,就很难实现安全可控的网络管理。目前企业最需要高度关注的数据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电子邮件威胁增加了复杂性
基于电子邮件的钓鱼骗术已经“进化了”,我们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年看到这些骗术不断的演变,变得更加的复杂,难以识别。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防护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这包括安全意识不足、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措施不给你等等。据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透露,有63.6%的企业用户处于“高度风险”级别,我国每年因网络泄密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正所谓危机重重,一触待发。企业该拿什么保护机密信息的安全?古人的经验总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棘挡道,非利剑不足以前行。
我们对信息防泄漏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作了一下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防泄密技术有审计、权限管控、内容过滤、文档加密等,各有特色。
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数据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数据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持续创新的推动力。因此,保障数据在采集、传输、利用和共享等各个环节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保障企业数据安全:
一、部署加密,防范关键数据泄露
对于窃密者来说,数据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企业安全防护仅仅是网络边界的保护,是不够的。索尼影业被窃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采用了数量繁多的安全工具和产品服务,也未能阻止高度敏感的数据被泄露。因此在IT安全环境下,企业应该重点防止数据遭到意外、故意和未授权的修改或破坏!文档加密了,就算被窃取出去也无法读取,不怕泄密。
受疫情的影响,大批企业鼓励员工居家远程办公,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今年节后复工至今,国内有超过1800万家企业采用线上远程办公,3亿多用户使用远程办公应用,现在远程办公已经开始常态化,成为未来的一大趋势。
远程办公的大量使用,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数据安全风险。近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就针对远程办公安全问题,发布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远程办公安全防护》,该《实践指南》对当前远程办公面临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安全控制措施建议。
远程办公数据安全风险
没有做好安全防控的远程办公,会严重威胁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此次《实践指南》就特别指出在远程办公中容易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
人祸”的影响有多大,这次微盟数据被人为删除就让很多人看到了。2月25日,微盟集团发布公告称,其SaaS(软件即服务)业务数据遭到员工人为破坏,导致数据遭到严重破坏。
公告显示,犯罪嫌疑人是其研发中心运维部核心运维人员贺某,贺某于2月23日晚18点56分通过个人VPN登入公司内网跳板机,对微盟线上生产环境及数据进行恶意破坏,目前该员工已被刑事拘留。
员工恶意破坏数据,企业赔付1.5亿
此次数据被破坏,致使微盟SaaS业务服务被中止,旗下300万商户的线上业务全部停止,商铺后台的所有数据被清零。
疫情之下,所有银行都运用各种渠道向客户宣传使用手机银行和互联网等渠道办理业务,可以看到未来线上办理银行业务将成常态化。
当越来越多的业务在线上开展,更加多的用户信息及业务数据被聚集,银行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安全挑战也将变得更多。为更好提升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中国人民银行在这个月初推出的新版《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就对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特点提出了更多的安全要求。
信息资产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IT硬件资产,而信息泄露却日益严重,加之《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情况是,公司的终端电脑会存放一些重要的资料,比如源代码、商业合同、人资信息、财务资料等其他经营数据,我们能否可以对这些文档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其实我们可以对包含敏感内容的文档进行保护,那么具体是怎样对这些机密信息进行保护的?我们以ip-guard为例简单说明下:
下面我们来看下IP-guard的敏感内容识别如何保护企业核心文档安全。
通过关键字和正则表达式定义敏感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自定义的内容、身份证、护照、手机、固定电话、银行卡、源代码等。
远程办公中,信息安全问题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此前我们就有专门推出IP-guard远程办公安全解决方案为企业远程办公保驾护航,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应用IP-guard安全方案保护远程办公安全,IP-guard管控方案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
此次我们将对制造业,金融业,设计院,软件开发类等等不同行业的远程办公安全管理典型场景应用进行总结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IP-guard远程办公安全加固方案的使用与效果。
疫情高发的当下,远程办公也就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最安全的选择。
许多企业面对疫情导致的被迫远程,难免有些不知所措,如何开展远程办公来让大多数员工可以继续开展工作?远程办公如何保证企业内机密信息安全?就让IP-guard来帮你吧!
常见的远程方案及安全风险
远程方案一:使用VPN网络直连内网
具体的实现方式:私人电脑使用VPN直连公司内网,访问内网资源。
远程方案二: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内网
具体的实现方式:
1、使用私人电脑连接到公司的终端服务器或个人电脑,再访问内网资源;
2、使用私人电脑连接终端服务器,再使用远程桌面连接公司的个人电脑,再访问内网资源。